<新闻资讯

【深度专访】疫情下如何有效开展在线教学?(下)——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云鹏教授

发布时间:2020-03-16来源:信息技术中心文:/摄影:

【上期采访回顾】

  • 疫情下教学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 远程授课前的准备工作

  • 如何开展一堂生动有质量的在线课堂

    (上期推文链接)

     

    上期专访,赵教授为我们侧重分享了疫情下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远程授课的课前准备,课中活动的实施、课后的跟进,以及设计高质量在线课堂的经验技巧。本期,赵教授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思考与总结。精华满满,干货依旧。

     

    【嘉宾简介】

    赵云鹏,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青年求是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并以PI或骨干成员身份参加了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发表国际主流期刊论文近40篇,主编或参编专著7本,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部级成果奖5项。现兼任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编委、中国银杏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学植物网联盟负责人。

     

    【采访下篇】

    Q: 可否请您分享关于保障在线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宝贵经验呢?

    A: 保证远程教学质量,设计课程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角度。其实教育面临大的挑战就是让人发生改变。对学生而言,首先他要愿意改变,然后他要能够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能把他吸引过来,让学生沉醉进去,激发其学习动机。如何做到呢?

    学习者的角度,大致有四种情况。

     

    有的学生对课程主题感兴趣丰富的课程内容设计,清晰的课程体系框架,共性关注的热点,经典或最新的研究案例必不可少。

     

    有的学生关注老师人格魅力,教学魅力。老师自身对知识和教学的投入度、沉醉度会影响他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这种热爱、专业以及对学生的在意关注。

     

    第三种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本身给学生带来的新奇。有的学生可能对老师和课程主题内容都兴趣平淡,但他很喜欢在线直播这种形式,还可以像抢红包一样的去抢答可以实时和同学线上互动、交流。

     

    还有的学生是因为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必修课或随机选修的学分课而来上课,这时激发其既然上了这门课就要好好学习拿到学分和高绩点,激发其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也就是说要热爱学习本身。

    上述四点至少要有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课前课后的问卷调查、与学生个别交流等方式来了解每个教学班级学生的特点。

     

    直播一节课45分钟,最怕学生听睡着了或者走神了,所以上期提到的课堂中有效互动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课后跟我的学生们交流们的反馈也确实如此,这也印证了前面关于教学设计的想法,目前来看,我的做法和设计还是得到了学生初步认可效果不错!

     

    Q: 请问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收集学生的反馈,他们对“学在浙大”有什么评价吗?

    A: “学在浙大”可以设置课程评价调查,课程结束以后,我设置问卷请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手段、方式、课时分配、教学风格、考核做出反馈、建议。调查问卷我以前都是通过其他工具去做,现在我看“学在浙大”里都有,我可以直接用一站式的工具去解决,不再需要额外的辅助。

     

    目前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给的反馈评价还是挺高的。他们都一致认为“学在浙大”非常好,信息、功能非常完整,使用也很简单方便。他们认为我的课程设计也非常精细,整个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全放在平台上面,学生一目了然,非常直观。之前外专业几个同学想选修我的课,来咨询建议,我就推荐他们去“学在浙大”上先看下课程的页面,自己先评估课程是否适合,如果觉得真有兴趣和决心,不管哪个专业都是可以学好的。这些都是“学在浙大”这个工具带来的直观效果。

     

    Q: 您能谈谈您对“学在浙大”的建议和未来的展望吗?

    A: 自我使用“学在浙大”以来,目前功能够贯穿教学全过程,充分满足我的教学需求,是我教学的利器,这样好的工具,应该让更多人使用起来!我计划在疫情结束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使用“学在浙大”,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一个好的工具,它不仅要能够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还要能够激发使用者的创造性。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的手上会发挥出不同的效果,它有自己的客观属性,但在使用者手里,他应该是有灵魂的,工具和使用者是互相成就的。学在浙大”可以帮助高校老师去反思自己教学理念、逻辑、手段。除了师生,“学在浙大”同样帮助到教学管理者,学校管理者它覆盖了整个教、学、评、管全过程,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能够得到启发和赋能。把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激活起来,我觉得这将是我们这个平台最大的价值。我也希望智园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加油!

     

    Q:  教学中,您最近有哪些新的思考和感悟,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A: 在教学这部分,全国这么高校,这么多课程任课教师,大家在备课、设计课程内容课后批改作业等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很多时候是相低效甚至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还是较低质的并没有很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很大的遗憾老师花了很多时间摸索的过程中去建立自己的方法体系,去找到自己趁手的一个工具。我想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一点经验总结和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节约摸索的时间,或者促进大家的一些启发,从而把更多的精力回归到教育本身上去,到培养人才上去。如果真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以这样的方式服务社会,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价值。虽然现在全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到10%,但是如果让10%以及后面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话,就是在打造如我们总书记提倡的学习型社会。要终身学习,那学习的理念习惯方法,应该大学的阶段就培养建立,我相信这是我们整个国家、社会、民族、家族永续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基础,人才是根本!我希望和所有高校老师一起为教育事业继续做出服务和贡献。

     

    感谢赵教授的宝贵分享。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赵教授对于教学的满满热诚,对智园的肯定与信赖。也正是像赵教授这样对于教学育人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老师们,激励着智园加速前行。携手高校,我们用科技赋能教育,让教与学更简单!

     

  • 赵教授远程教学

     

    • 学在浙大2.0

       


    • “学在浙大”中的课程设置

       


    • 教学互动

       


    • 课后作业



    • 同学反馈

       



分享到

浙江大学新闻办公室主办浙新办[2002]29号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三105-9